隨著通信網絡的發展,當今的企業競爭,已不局限于區位條件,更重要的是連接全球資源的能力。
作為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基礎設施和新型服務交付模式,云計算具有部署快、低成本、安全性高、易拓展等特點,正被安防業界廣泛接受,并不斷向各細分領域滲透。
何謂企業上云?
所謂企業上云,是指企業將自身的基礎系統、管理及業務部署到云端,獲取云服務商提供的計算、存儲、軟件、數據等服務,以此提高資源配置效率、促進共享經濟發展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。
隨著政策不斷落地與行業市場發展,安防企業上云已蔚為大觀。例如,瑞為人臉識別門禁一體機解決方案上架阿里云市場,用戶可一鍵購買和一鍵部署,使得工廠、學校、寫字樓、社區等場景的傳統門禁快速實現“刷臉”無感通行。上云無疑將安防企業的影響力從企業所在地擴大到了全國。
上下游協同創新 實現服務方式“進化“
盡管“上云”企業數量初具規模,但更為關鍵的是,“上云”之后,將為安防企業發展升級帶來哪些看得見的實效?
從量上看,我國安防市場不缺需求,關鍵在于如何提升有效供給,提高產品針對性。云的優勢就在于發揮生產過程中的知識要素,改變服務模式。
同時,企業以云平臺為基礎,不僅能優化市場資源,還能夠整合技術創新要素和生產能力,大幅降低軟件、部署、研發與運營等成本,實現企業開發主體、開發內容、開發機制的深刻變革,與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。
這不但給安防企業帶來資金、人才和技術資源,還可以實現企業與云服務商的優勢互補。云服務商直接服務客戶的能力結合安防企業的產品技術競爭力,可最終形成企業貼近客戶的一種服務方式。
政策接連落地 普惠安防企業
從追求“上云”企業數量到聚焦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,云計算助力實體經濟效應愈發明顯。
從2018年8月工信部印發《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(2018-2020年)》并提出到2020年全國新增上云企業100萬家以來,全國各地基本都已發布了相應的“企業上云”政策。東起山東、浙江,西至甘肅、寧夏,南接廣東、福建,北到遼寧,二十多個省市區相繼出臺行動計劃,支持企業上云。高質量發展成果正惠及萬千安防企業。
內容轉載于電子發燒友網